怀念董兆凤教授
2021年01月05日

程德玉

1979 年 9 月,我们水运经济教研室来了一位年近古稀的长者。老人慈眉善目,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穿一身半旧的中式衣服,足蹬布鞋,但不减学者风度。他就是董兆凤教授。当时,水运经济专业“文革”后恢复招生。教研室会议上经常讨论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事项,这难免会有不同的主张和见地,有时甚至争论得很激烈。董老虽然刚来,但他性格率真,胸无城府,敢坦率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把不同意见协调得很圆满。很快他就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特别是我和徐惠娟等后生晚辈,都乐意跟他说掏心窝的话,他是我们心中的“老娘舅”。董老国学功底深厚;英语读听说写译都行;知识面宽,对佛学和易经也有研究,且有所悟;兴趣广泛,喜欢养花和观看足球;热爱京昆剧,高兴时,就唱一段。他是位招人喜欢的快乐老人。董老是我的良师益友。

1980年秋,我家搬到民生路海院新村1 号 303 室,董老家住 2 号 302室。毗邻期间,我常登门向董老求教治学教书之道。他叫我买部“辞海”,说做学问必须求真,该考证的地方一定要考证;提醒多看经济杂志,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情况;叮嘱做阅读笔记,我一一照办。我们在一起时,除了谈工作、谈学习,也唠家常。董老祖籍湖南湘乡,后客居浙江湖州,出身书香门第,生于 1911 年,比我年长 30 岁,堪称父辈。1957 年,他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农村劳动,没有工资,只拿生活费。师母单敏文是全职太太,6 个子女大多尚未出道,多亏师母兄长接济,帮助家里度过了难关,1975 年摘帽后,董老只字不提下放劳动期间受的罪,只云师母吃了很多苦,他有愧于老妻。董老身体比师母硬朗。天气好,他有空常搀扶师母出来晒太阳或散步。董老七十几岁才离开教学岗位。七旬之后他不搞科研了,依然在备课上狠下功夫,每次要查看好些书籍和资料,因此学生期待着他的课。到课程快结束时,还要广泛听取学生的反映,以便改进,使学生深受感动。我首次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心中没底。董老鼓励道:大胆地尝试,重点是掌握好他们的论文提纲。我查阅了他指导的上届毕业生的论文,借以学习和借鉴,受益匪浅。跟着董老可以学到做学问做人的很多道理。我在董老家里,无意中曾见到前总理朱镕基与他和几位老人的合影,这是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校友会上拍摄的,朱总理称他们老学长。

董老社会关系显赫,见过不少伟人和名人,他从来不谈这些人际来往。董老是本校的九三元老。他告诉我,九三学社原来叫科学民主救国社,是由中高层知识分子组成的学术团体。为了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易名九三学社。解放后,被纳入了民主党派。1981年,他介绍我加入了九三学社。那时,我校九三社员只有他、张紹麟教授和我。我们 3 人小组按月过组织生活,共同学习当时的方针政策,畅谈改革开放,董老有时会显得很激动,说政策好了,经济、文化等发展就快了,我们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面向我说,你这样的年龄,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好日子。现在我们上海海事大学的九三社员已发展壮大到 150 多人,社员们积极参政议政。大家聚会时,老社员常怀念董老。董老于 2010 年仙逝,享年99 岁。董老晚年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他看到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心里充满阳光。6个子女都大学毕业,个个有出息。孙辈也优秀。董老,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好日子越来越清晰,您可以含笑九泉了。

原载于上海海事大学校报,2016 年 6月 16 日


  • 临港校区:上海市浦东新区海港大道1550号(近沪城环路古棕路)  邮编:201306
  • 港湾校区: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2600号(近金桥路) 邮编:20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