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1979,我在海院长高的故事
2021年01月14日

1979年是祖国改革开放的 第一年,也是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启的元年。我正是那年七月参加 的高考,三伏天里挥汗考了三天, 六门科目。后来分数出来了,超 过浙江录取分数线四十几分,可 以报读很多院校,如上海财经大 学、中央财经大学等。但我第一 志愿报读了上海海运学院(简称 海院)。为什么那么坚决?一是上海乃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这 和现在很多学子报志愿首选北上 广深是一样的道理;二是我所报 读的管理系水运财务会计专业, 是全国唯一;最后一个原因是从 家乡杭州到上海乘坐火车只需要 几个小时。 如愿以偿,不久我就收到了 来自海院的《录取通知书》,全 家人非常高兴,因为那年的高考 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七。因为海院 有精心周到的接站服务,所以我 决定自行报到上学。后来父母果 然只送我到杭州城站上火车。至 今为止,我都佩服父母对我自理 能力的强大自信,因为那时我还 没到15周岁,且是第一次独自离开杭州地界。这肯定不是为了省 钱,因为杭沪火车票只要4元钱。 大胆放飞有好处,我大学毕业后 就一直没回父母身边工作,独立在外打拼。这个好传统也被我继 承下来了,儿子前些年去海外留 学读本科时,也是他独自远赴万 里之外,我们没有陪伴送去,几年 下来把他把自己照顾的也很好。 非常感谢海院老师和同学的 热情接站,我出站后看到大红迎 新横幅就像看到了家一样激动。 我拎着一个箱子,和天南海北的 新生们一起坐着海院班车,来到 宿舍入住。同班同学们见到我这 个矮矮的小男生难掩惊讶,因为 我的身高只有162,比有的女同 学还要矮一截,但海院的四年间 我长到了173。这11厘米也是大 学阶段令我自豪的大数据之一, 今天就讲讲这个长高的故事,一 打开记忆的阀门,点点滴滴的往 事涌上心头,更多的是感恩母校 培育关怀,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 关心呵护,师生情,同窗谊,教 我如何不怀念!



民生路校区东门

 

一、海院的半军事化管理锤炼了 我们作风和体质

入学不久,海院开始实施半军事化管理,管理风格逐渐硬朗:一是每天早晨起床后要到操场跑操,其二是晚上要统一熄灯睡觉。还记得偶尔抽烟的同学也会被辅导员批评教育。“吸烟有损健康” 这个观念很有前瞻性,必须点赞。当时大家最怕的是早晨跑操,尤其是冬天,一早寒气逼人,真有点起不来床,是辅导员老师和班干部们天天督促、严格管理,才让我们养成了早起锻炼的好习惯。晚上统一熄灯,对于我们那个年龄段的人也是极不容易的事,尽管到点停电雷打不动,可有的同学偷偷买了小马灯在被窝里看书,认真的老师还会循着微弱的光线找上门来,耐心劝我们早点休息。因为天天锻炼,加上体育老师悉心指点,在一次运动会上,我跑出了自己的最好百米成绩 ---12秒7,告诉父母他们都不敢相信,因为我体育一直是弱项。坚持锻炼和充足睡眠对我的长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且也促进自己昂首挺胸,站立挺拔,走路一阵风。毕业后很多年后,还常有人问我是否当过兵,我总是骄傲地说我的母校就像军校。


二、同学们帮助我养成了良好 的生活习惯 班里我年龄最小,班长赵小明老大哥最大,大我九岁,大我五岁以上的同学也不少,他们有的当过兵、有的下过乡, 都是生活达人,他们教给我很 多生活知识,帮助我在春夏秋 冬换季时节把衣物被褥收拾的 妥妥帖帖,把生活安排的井井 有条。如来自上海崇明的大哥 中泉同学就手把手教会了我怎 么拆洗被子,再将被子用长针 缝合起来,几年下来手艺不凡, 有些女生都叹为观止。 当时我们海院在浦东民生 路,相对比较偏僻,但校区南 边就是可爱的田园风光,难得 的城市原生态。大哥大姐同学 传我“饭后百步走”真经,若 是天气合适,晚饭后同学们都 三三两两到海院外的田野小路 上去散步,春看绿油油,秋看 金灿灿,赏心悦目。我们一路 说说笑笑,学习压力也随之化 解,心情好带来身体好,这正 是养生之道啊。近期我倡议 “养生要从青少年开始”,正 是源于当年的海院体验,也是 希望家长们能帮助孩子在学习 过程中寻找快乐、通过饭后散 步自我减压。我认为养生实乃 一种生活方式,并不是一门单 独的功课。 当时海院的领导和老师们非 常重视我们的宿舍卫生问题,各班生活委员定期、不定期组 团交叉检查评比。我们的宿舍 楼上就住着一层女同学(这个 现在不敢想象),她们上下楼 要经过男生楼层,小伙子们自 然都要面子,也促使我们的卫 生整洁水平不输给女生。 正是海院的严格管理和同学 们的言传身教,帮助我养成了 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我的健康 指数逐年提升,上学几年里伤 风感冒也屈指可数,现在想起 来都觉得自己厉害。当然还要 感谢同学们对我的特别照顾, 其他男同学都是南北宿舍一年 一换,而我因为最小,基本上都 住在朝南的宿舍,光照充分, 维生素D就充足,这也是长高的 重要因素之一吧。

 

三、海院伙食一级棒,吃的真是好 我们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 三届学生,老师们对我们期望 很高,学习很紧张,每天十几 个小时听课、做作业、自习, 消耗很大,吃自然很重要。且 我处于长个的年龄,父母更加 操心,但看到我在信里描述伙 食后,不但放心,还直夸福气 好。因为饮食花样多,价格便 宜,肉圆(狮子头)只要九分 钱,猪小排一大块也只要一角 多。而且我们住宿免费,伙食费 主要来自国家发放的助学金, 吃住无忧,怎不感恩祖国?老 师们还担心我们乱花钱,每月 将助学金换成食堂塑料代金币发给我们,首先保证我们吃好吃 足,用心良苦! 食堂的男女师傅们手艺 俱 佳,饭菜营养丰富、美味可 口,早餐的烂糊面是我离校后 一直忘不了的,一直想模仿但 总是达不到那个境界,各种荤 菜诱人的很,烤麸、鸡毛菜也 在平凡中出彩。那时买不起太 多水果,我们就买食堂的西红 柿、黄瓜来替代,维生素C也绰 绰有余了。外校的高中同学有 时在周末来海院串门看我,对 我们的伙食赞不绝口,对我也 是评价到位:个子年年见长, 食堂师傅功不可没!

 

四、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泳锻炼和身体保健方法 班里来自天津的振林同学是 海院长跑队高手,而我除了早 晨跑操,主要选择游泳锻炼, 因为我们的游泳场地设施在上 海高校里是拔尖的,游泳是最 好的全身运动项目,班里有的 女同学为此也苦学几年甩掉了“旱鸭子”的帽子。在海院毕业后曾和一些朋友横渡过数百米宽、江水湍急、暗流涌动的富春江,也算对得起母校了。只是有一次,由于气温过低,游泳中小腿突然抽筋,旁边的团支部书记龚刚大哥立即托我上岸、按摩缓解,并教我预防之术,之后就再没发生过。这事过去近四十年了,估计现为知名经济学教授的他已经忘了,但我一直记在心上。上海的冬夜常常阴冷湿寒,大一时有几次睡到天亮脚还是凉的,睡眠质量不好,后来我摸索出睡前一边泡脚一边看书的办法,半壶开水泡完,浑身温暖,一觉到天亮,保健作用不错,这也可算是最早的“足浴”吧。作为对同学们照顾的报答,宿舍打开水是我承包的,一次6个暖水壶,一趟来回数百米,一天几个来回,几年下来我的臂力就不一般了。生活中的锻炼效果不容小觑,贵在持之以恒。一颗秧苗的长大,有赖于种子的力量,也依靠太阳能量和雨水滋润,对我来说,母校以及老师同学们就是我长高、成长的阳光雨露,情思无限,感恩难尽。 光阴似箭,今年正是我们 入学就读的四十周年,也将喜 迎母校110周年华诞,老班长小 明大哥和留校任教的丽玉教授 等同学热情组织大家一起在校庆时相会,届时我们的众多老 同学将来到美丽的新校区---临 港校区欢聚,畅谈如歌往事, 为母校的美好未来献礼祝福!

 

 作者:王晓东,1979级财会校友


  • 临港校区:上海市浦东新区海港大道1550号(近沪城环路古棕路)  邮编:201306
  • 港湾校区: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2600号(近金桥路) 邮编:200136